平攤股權作為一種常見的股權分配模式,經常出現在企業的創始之初。這個階段,大家往往對股權分配存在一定的誤區,例如——
1、股權平分被認為是公平合理的
2、股權怎么分配,合伙人之間決定就好了
殊不知這樣會給股東在權利和責任上帶來嚴重的不平衡。
那怎樣分配股權才是合理的呢?
在解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小王、小剛、小周的故事。
2010年小王、小剛和小周在燒烤攤吃飯聊天的時候,小周抱怨著給別人打工很是煩惱,提出單干,自己當老板,三個人當時熱血沸騰、一拍即合。小王負責技術,小剛負責內容,小周負責銷售。
為了公平起見,三個人決定股權平分。三人熬夜通宵,商量著公司的經營范圍等等,第二周就直接去辦理了工商注冊登記。
小周能力很強,為公司承接了不少業務。但是隨著公司的發展,大家發現小王的技術不符合公司的需求,而三個股東持股比例相同,就意味著小王事兒做得少,錢卻拿得一樣多。小周每每想到這件事,心理就很不平衡,無奈之下向律師求助,律師隨之給出建議 ——建立完善的動態股權分配機制。
以這三個人的故事為例——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個概念:股權平分其實就是靜態股權。
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分析出,靜態股權容易出現的缺陷之一就是“沒有體現貢獻點”。沒有貢獻點、貢獻值,說到底就是不公平。初創公司在進行股權分配時,最常出現的問題就是走“均分型”。就像這個故事說的一樣,礙于面子或者本著質樸的“公平原則”,選擇一開始就把股權結構框定為“均分型”,不去考慮未來不同階段下合伙人對公司的貢獻差異。處于這樣的靜態股權架構下,對創業團隊熱情造成毀滅性的打擊。但其實,基于公平決定的股權平分反而導致了不公平。
為什么律師的建議就能將這個問題解決呢?
答案是:動態股權。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說,華為能夠走到今天,主要得益于“分錢分得好”。
公司的發展是動態的,而股權是靜態分配的,無法適應公司后續面臨的多變環境,這就是互相矛盾,容易讓公司股東、核心員工的戰斗力和積極性受到挫傷、心態失衡,而引入動態股權可以有效地解決這一難題。
動態股權的目的是根據合伙人價值貢獻大小,動態調整股權比例,從而達到長期動態優化的效果。
就上文故事來看,通過動態股權可以刺激故事中的小王努力提升自我的技術能力,增加公司的剩余價值,也同時達到了金錢資本的所有者股東的投資目的。
動態股權最大的特點就在于公平,成員商定一套考量規則,過程保證公開透明,所有參與的人員都能看到彼此目前的狀態。我們來看看創業公司在制定股權分配方案時,一般情況下可以怎么做:
第一步
注冊公司時,劃分公司初始的股權比例。
由于公司實行動態股權分配機制,股權會處于不斷地調整變動的過程中,所以不需要執著于前期的股權比例,可以結合各成員投入的資金比例以及創業籌備過程中做出的貢獻來初步確認一個比例。
第二步
協商和制定動態股權分配方案。
在制定分配方案之前,我們首先需要結合公司戰略目標劃分初步分配股權的里程碑。明確了目標,拆解的方向就有了著落。
初步劃分后,還需要將各個里程碑分解成具體環節,商定各環節貢獻點和貢獻值的計算標準,經各成員協商討論制成一套固定模板。
過程保證公開透明,執行狀態及時更新,讓每個參與進來的人都能了解彼此目前的貢獻值,同時也能起到提醒和監督的作用。
第三步
及時將結果轉化成階段性的成果。
一項好的制度,只有讓人看見希望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無論是動態股權還是股權激勵都是這個理念。動態股權分配機制就是結合成員在各個不同階段下的貢獻值進行相應的股權分配,在股權動態變動的過程中保證“多勞多得”的分配原則。各個階段結果的落實能夠起到一個很好的激勵作用。
第四步
設計配套股權調整機制。
股權分配方案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協議簽署之后,可能會存在調整階段性目標、增加貢獻點、增加或裁減合伙人等情形。
創業企業面臨紛繁復雜的創業環境,只有調整和補充新鮮血液,才能夠在劇烈的競爭環境中生存下去。股權調整機制主要明確什么情況下吸收新合伙人,需要本著什么樣的篩選原則,什么情況下裁減合伙人,退出時股權如何調整轉讓給誰等情形。通過股權調整機制來保證公司的開放性,不斷地吸納優秀的人才進來,同時篩掉不符合公司目前價值理念的合伙人。
創業公司如果選擇了適合自己的股權分配方案,是能夠激發整個團隊的戰斗力和積極性。投資人在選擇投資項目時,也會研究企業成員之間的股權分配現狀和機制,來判斷企業是否具有優秀的持久戰斗力。不過股權分配需謹慎,專業的事應當交給專業的人來做。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及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倦娫挘?58-1770-8066】